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旅游景点 > 宁海十佳系列——现存古桥

宁海十佳系列——现存古桥

关键词:宁海,旅游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ADMIN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ningha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6128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素有“靠山面海”之称的家乡,有数也数不清的桥,,一座座千姿百态的古桥都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风景画.,古色古香,像一轮宁静的弯月,又像一条美丽的绸带倒挂在各条溪流上,显示着婀娜多姿,它们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没有华丽的外表,但它们朴实的身材倒映在平静的河面上,却像一幅真实的水墨画。

    镇宁桥   位于茶院乡庙岭村村东,始建于清同治六年(1867),南北走向,横跨下埠头溪,2003年3月公布为县级文保点。该桥为石板平桥,原有27洞、现存25洞,全长81米、宽3.2米,由五块石板平列铺设,桥墩存24座,其中居中的第13洞桥墩东立面刻有“镇宁桥同治六年吉旦公造”;西立面刻有“川障回澜”字样,被称为宁海第二平桥。

 

    万年桥,架于双峰榧坑村东南大嵩溪上。乱石垒就,东首依岩而建,基础坚固。全长24米,跨径20米,宽5米,高14米。为全省跨径最大之单孔乱石孔桥。建于明末清初,以祈永久牢固不圮,称万年桥。又因在榧坑村旁,又称榧坑桥。现为宁波市十大名桥之一。

 

    戊已桥   宁海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胡陈港尾部,即中堡溪入口处。此桥始建于清道光戊申年(1848年),建成于道光已酉年(1849)故取戊申、已酉各一字作桥名,为戊已桥。桥面由3块长条石并列连成,全长137.5米,宽1.65米,高2.65米。此桥又称48洞孔桥,造公路时填去一个桥孔,现存47孔。中孔最大,跨度达4.3米,其余均在3.5米左右。

 

    惠德桥   位于长街镇西岙村口。这是一座南宋时建造的块石拱桥,单孔,跨径为7.5米,跨度8.6米,宽4.3米,高4.1米。桥的两头分别有两个龙头的石雕,这龙叫螭首,是龙的一种,是专门管水的龙。

 

    归锦桥  位于胡陈乡下宅村,始建于南宋嘉熙元年(1237)。落成之日,恰逢丞相叶梦鼎衣锦还乡,故名“归锦桥”。现存桥梁为清代重建。归锦桥东西走向,单拱石拱桥。桥体由巨型石块砌造,桥长14.6米、桥身两端大,中间小,最宽处3.4米、最窄处3.2米、桥高约3.8米。据清光绪《宁海县志》记载:“归锦桥,在(县城)东七十里上宅,宋叶梦鼎致仕途时建。”宁海《叶氏宗谱》记载:“归锦桥在西山之下,盖苍泉脉所通,霖雨经甸、洪涛汹涌,步履维艰。里人议筑斯桥,以便往来。功竣,适值丞相荣归,遂名“归锦”。在其后数百年间,归锦桥多次受到风雨和洪水冲击,叶氏后人进行过多次修缮。明代大儒方孝孺曾经为归锦桥题诗:“衣锦归来气如虹,石桥杨柳锁春风。官袍初染非常绿,花帽争辉分外红。人物当思今日异,韶光还与昔年同。东君有意垂眸看,管教贤孙踵旧踪。”现桥为清代在原桥故址上依原桥样式重建,基本保存了宋代古桥的原貌,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。

 

    寅饯桥  因为地处深甽镇大里村,当地人大多谓之大里桥。《大里王氏宗谱》所载《寅宾寅饯双桥记》中之说,“东桥曰寅宾,劝春作也;西桥曰寅饯,祝秋收也。”一东一西,一“宾”一“饯”,足见古人在为大里桥取名上所体现出来的匠心和诗意。寅饯桥原为木木桥,“结板成桥,以济来往。”然而这种桥“为一时之权宜则可,而不可以垂久远;且为小水计则可,而不可以恃于波涛汹涌之时。”每遇大风雨便摇摇如簸。因为大里与与奉化、新昌、天台为邻,“袅群山而成村,袤众流以为汇。”流经桥下的蛙溪,其源头远及十里二十里,且有众溪相汇,合成巨泽;每逢夏秋大雨之时,洪流激荡,“启户视之,仿佛长江天堑,非飞仙不得渡。”致使“宁绍台三都四县之人往来出入所不能越者。”于是“里人患之”,族中长老共谋久远,“裒锱名积铢”,准备材料筹集工口历数载之功,于清宣统元年建成此桥。寅饯桥为块石拱桥,全长63.6米,宽4.8米,高7.2米,5孔,每孔跨径不一,最大者12米,小者9米。桥墩上游设分水尖,尖座魁伟,尖刃犀利,能分切任何巨波恶浪;桥面两侧原有石望栏,后圮,现代之以水泥栏杆。据《寅宾寅饯双桥记》载,寅宾、寅饯桥桥头原均建有桥亭,因声均建于桥之东,所以取东方黎明之色,寅宾桥为涵碧亭,寅饯桥为拥青亭,以供过往行人客商休憩避雨之用。

  

    “缑北第一桥”位于深甽镇,初建年代无考。清光绪十五年(1889)改建,五5孔不等跨半圆石拱桥。桥面卵石弹铺,两边设石拦板,有望柱60对,镌狮、虎、象、猴、、花鸟等,姿态各异,形象逼真。全长79.1米,宽4.4米,高8.3米。屈曲如虹,蔚为壮观,素称“缑北第一桥”。1961年加固成公路桥。1995年元旦被深圳镇人民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前几年在“缑北第一桥”的东面又修建了一座公路桥。最近,深甽镇又将“缑北第一桥”修复原貌,使“缑北第一桥”重放古桥光彩。

 

    阆风桥   位于西店镇岭口村。该村历为行旅过往之要道,村前溪流湍急,过客往来受尽无桥之苦。清乾隆年间,梁坑郑汉照于此建造平桥,后被水冲毁,道光7年(1827)舒兆瑞、泰山、上张等村民等捐资,在离旧处数十步,重建木桥,上有桥棚,桥名为瑞仙桥,有大杉树横跨桥顶,为过客息荫与村人赏景之处,数十年后,此桥又坍。清光绪间,村民舒上偕、泰综、国贤、泰静等发起,众人资助出力,教义堂、源远堂及洪家当阳殿等堂众资助,建造单孔石拱桥,桥长15米,跨径7.5米,宽4.5米,桥面两旁有石栏望柱。于清光绪十年竣工。为纪念南宋名士舒阆风,故署名曰“阆风桥”。

 

    甲子桥  位于深甽镇长洋村前的大溪上横跨着一座风雅古朴的甲子桥。建于清同治1864年,系干砌乱石拱桥。3孔。全长42.5米,宽5.3米,高7米。桥上有18对望柱,38块拦板,刻着狮子、莲花等,桥面用鹅卵石铺成。

 

    书院桥  文昌书院位于桑洲镇田洋卢村村东部凤凰山山脚,原为文昌阁,始建于宋末元初之际,卢原质与方孝孺就曾在此苦读深造。现仅剩下其手栽的数株苦槠树,今已郁郁葱葱,更是缅怀那高风亮节的胸怀。书院前有一古桥,名为书院桥,为宁波市百桥之一。该桥始建于元代,连接书院与村庄,呈东西走向,为块石堆砌的单孔石拱桥。全长7.8米,宽3.2米、净跨5.2米,矢高3.7米,周边植被茂密,更添一分神韵。
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8911648573 传真:18911648573 邮箱:627527792#qq.com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